寻美智库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国家南海博物馆

Slogan:

丝路逐浪、南海方舟
体现中国海洋大国风采

作品地址:海南省琼海市

业主单位: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申报单位: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类型:创新体验空间

设计负责人:

分享:

占地面积:无

设计面积:

建成时间:2016年

作品简介:

本项目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打造的国家级博物馆,建筑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以“丝路逐浪,南海方舟”为设计主题,以抽象、现代的建筑形态传神再现南海海洋文化及本土文化的特性,充分展现南海特色、海南特色。

呼应建筑主题,景观延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本土地域及文化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风情和自然资源,以绿色、生态、节能为目标,提出雨水花园的设计,同时着力于红树林带的保护与再生设计,营造出风情感十足的景观空间。

作品展示

©战长恒拍摄

作为南海的灵魂,

海洋构成了南海的基石,

也是其抽象的寓言者。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这是一个与海洋息息相关的大型文物现场,

那些笼罩在其场域上空的历史烟霞,

缱绻画布间,从未散去。







一方水土,面朝大海

一方博物馆讲述的是传奇般的史实,展陈的是厚重历史的分层。作为一间以南海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面朝大海,讲述着这一方水土上的故事。

南海博物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中心渔港片区,基地内部场地平缓,中部原有出海河道自西南向东北穿越基地,河道两侧有少量原生红树林。

©战长恒拍摄


场地分析

南海博物馆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领衔担纲设计,融合现代美学风格和中国文化元素,以丝路逐浪、南海方舟为设计主题,结合了海南黎族船型屋、渔网、海浪等地方文化和海洋文化元素。

整体设计基于对场所的易明叙事和附着了海洋象征意味的策划,在轻逸与厚重、通透与密实之间自如切换。始终秉持着景观设计不只是追求美观,更重要是如何跟建筑、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信念。由于整个项目场地与建筑的高差层级式特点,流线的规划将贯穿整个建筑立面的设计当中,如包括主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入口流线与未来南海广场的衔接关系等,从而合理地结合建筑的观海平台形成一条完整的景观视线轴线。

©战长恒拍摄

设计元素的演绎

▲从草图-总平-效果图-实景图的逐步落地

入口之处,埋下伏笔

海洋的意象在入口之处便埋下伏笔。入口广场的标识提取南海博物馆标识中的形态,表面为石材,结合不锈钢材质字体,形成既是入口标识又是雕塑的景观效果。转过前方的环岛,便是期盼过后的惊喜。

环岛礁影,明媚开阔

这是入口进来的一片明媚开阔的场地。环岛通过将南海的岛屿形态抽象出现代的景观符号来表达,诠释出海洋主题的唯美与浪漫气息。石材选用当地火山岩等自然石材,以厚重的质感表达出中国在海洋文化的深厚内涵与久远历史。上层植物运用简洁大气的椰子树,下层植物则运用开花地被与时花,热情奔放,打造出椰林花海的概念。

高差层级的地形与巧妙的植物搭配将视线引向浩淼温柔的大海,蜿蜒的道路穿过层层植被连着不远的博物馆,紧密连接着现有地势与水文肌理的景观,将三个风格截然不同的设计统一在一个田园式的场景中。洗练的语言、精巧的细节、简致的用料衬托出自然环境本身的强大力量。

▲环岛礁影

红林海韵,宛在水中央

项目现场有一片红树林景观,它们为海而生,就像海岸卫士一般,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方海域。景观设计着重于红树林原生态的恢复问题,运用生态技术,恢复海湾或河口原有地形,形成适宜红树林生长发育的滩涂,设计遵循自然的法则,把这片承载着海南人儿时的记忆和这片海域的故事完整地保存下来。

所谓设计,首先要达到的是人与自然在空间格局上的和谐相处。作为国家南海博物馆室外园林的特色景观,红林海韵修复并充分利用了现有绿植及生态环境,打造湿地栈道和亲水平台,让人宛在水中央。

▲设计效果图

所谓设计,首先要达到的是人与自然在空间格局上的和谐相处。作为国家南海博物馆室外园林的特色景观,红林海韵修复并充分利用了现有绿植及生态环境,打造湿地栈道和亲水平台,让人宛在水中央。

▲红树林河道实景图

滨海景观,别具一格

在海洋,波浪是一种延续性的标记,亦是常用的设计语言。滨海景观区的设计模仿海浪或曲直、虚实、转折的线条,结合地形的高差,铺设大草坪与自然配植的椰子树,实现以景观消化自然高差的目标。

空间形式灵活多变,它们就像一件件艺术品般静静流淌,流露出南海深处的快乐自由,借植物搭配的空间美学,时而营造出草坡入水的开放空间,时而搭配出上层椰子、下层水生花灌木的围合空间,体现了海洋文化的交汇相连。

远处的海面还是那片海面,

南海博物馆带给人的改变,

如同海洋气息一般,

以看不见的姿态影响着来过的人们,

洗练的语言、精巧的细节、简致的材料,

这一首经由设计传达的海洋叙事诗,

与大海共生,与人文共存。

0.0468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