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品展示
项目分析
地域总体环境:
被誉为川西粮仓的梁平,自60-80年代,数次修建水库与山坪塘共5-6千处,开垦水稻田约72万亩,形成梁平独特的山地农田结构,也形成良好的湿地本底条件。
地域湿地需求特征:
梁平地区田地如织,农田自沿河向丘陵依次排开。根据河流与周边环境关系,对河岸湿地主要分为两种使用需求:一种是满足生产需求前提下,以水稻田退水净化为主的功能需求;另一种在村镇段,为居民提供亲水活动,便利生活,休憩场地等改善生活环境为主的功能需求。
设计思路
河流与乡村:
通过三段河滩地梯塘净化系统削减周边农田面源污染,增加 河道湿地面积,减少河道滩地陆缘化过程,提升湖岸的景观品质与 生物多样性。项目在2.5km河道设置多处休闲平台,供居民日常休憩观景,驻足停留,满足邻里间社交活动,休息沟通的使用需求;规划河滩步道,提供日常观景和运动活动的交通使用需求;设计抛石丁坝,使居民能全方位亲水,安全的在河边洗菜、嬉水等活动,体验乡村河道的魅力。
设计思路
河流与农田:
在传统农业生产灌排过程中,融入小微湿地功能,通过对农田与河道间的河岸进行改造,建设串联式小微湿地系统,将林地湿地与农田湿地的污染水源进行生态净化,拦截农田水体面源污染,完成湿地净化末端净化环节,提升河岸景观,丰富河岸湿地生物多样性,并且实现生态蓄洪减灾的海绵功能,优化了河岸湿地功能。
施工前△
施工后△
技术方案
在龙溪河河岸小微湿地中主要应用了梯塘湿地系统和河滩洼地系统的设计方案
梯塘系统设计将农田退水直排入河这一过程进行优化,将退水导入河滩地梯塘中,延长退水入河的径流长度与滞留时间,充分发挥植物过滤及净化作用,达到拦截农田面源污染及净化作用,还增加了河道湿地面积,改善河滩地陆缘化过程,提升河道的景观品质与河滩地的生物多样性。
河滩洼地是指在河滩上的小水洼或者小水坑,与水体的交界处的低滩洼地会与河流连通处于积水状态,形成类型丰富的河滩洼地生境。其优越的光热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河滩植被,从而为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提供了栖息地和避难所。河滩洼地因其特定的位置保证了其能与周围的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经常进行能量、营养和物种的交换,极大的提升了湿地物种多样性。
结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在河岸带融入生态功能,进行小微湿地建设,在河滩地中,使用梯塘系统与洼地系统的设计实施使其发展成为更具生态价值的湿地生境,为在河边生活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丰富了河滩地的生态多样性。对河岸起到了提升环境美化作用,提升河道蓄洪能力。结合生态科普与乡民游憩功能,生产与生活融合,打造出了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湿地生命共同体,落实了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