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世茂·湖山印
Slogan:
湖山胜处,槐柳荫下的时空对话
作品简介:
彼时狼烟北起,陆放翁叹息旧友难逢,谁来共午瓯茶;故土难归,家祭勿忘乃翁。北国的湖山之中,绿荫之下有着无尽的辽阔,辽阔的大地也牵绊着人们无尽的乡愁。
湖山无改,时移世易。
“乡愁”仍在,如今的便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世茂湖山印项目位于张家口怀来县狼山乡。
如今大国崛起背景下文化回归的狼山褪去了苍茫苦寂,没有了仓皇奔波,是一处北靠燕山,南临官厅湖畔,东距北京110公里,西距张家口105公里,风景优美是比较出名的旅游胜地。
放翁当梦圆,如今人们于官厅湖北岸、湖山胜处之上,打造约25万平京北古城度假小镇-世茂.湖山印在这里旧友相逢,放酒当歌。
作品展示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本案交通便利,G6京藏高速、G7京新高速、110国道汇聚于此。2019年底京张高铁通车后,怀来北京随心切换,无缝接驳北京地铁13号线;未来更有北京市郊铁路S2线延伸至怀来,京礼、京藏、京新三大高速与轨道、机场构成三维一体交通网。
湖山印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北倚松山,南观官厅水库,四周分布90余处国家级景区。南侧怀来古城—饕餮小镇与项目相接,集游玩餐饮娱乐于一体,景观延续建筑的新中式风格。
怀来古城城楼
中式传统设计是一种营造,是一种带有独特文化温度的营造。
入口景墙采用镜面不锈钢马赛克贴面工艺,灵感来源于清代名画《松溪群鹿图》鹿代表祥瑞,劲松翠柏映带左右,寓意吉祥顺遂。
售楼处前广场尽端是一处山景,白色的墙面,在墙体上用灯光模拟一轮明月。营造出浓厚的诗情画意,在这种生活栖息的空间中传达出在永恒的时空面前珍惜当下感恩生命的美好。通过景墙围合的广场,营造出了一处静谧之地,同时也为建筑物的欣赏提供了最佳的欣赏距离。
一种别样的传统延续
|造型与细部|
建筑立面典雅恬静,沉稳内敛,配以静谧的充满文化张力的建筑空间,凸显企业的品牌价值。新中式的建筑风格,出檐深远的金属屋面,严谨内敛的立面元素,轻盈通透的门廊,在光影的变换下营造出古典文化的书院氛围。
建筑材料,以深棕色,浅黄色的仿石涂料为主要基调,配以仿铜铝板作为点缀,形成视觉焦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同材料的组合,强化了空间的本质,符合东方美学内敛,谦逊的气质。主体实墙面以竖向线条为主,经由几种不同的柱式组合而成,凹凸的纹饰和线脚更是加强了建筑表面的光影关系,使立面更加丰富生动。首层门廊采用大面积透明材料配以精致的金属构件,华灯初上,给建筑增加一抹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风采。
另外,建筑细部处理借鉴西方建筑对于柱式比例和石材细部处理的设计手法,又进一步融合传统建筑的精华,如纹饰,门头,大屋檐,院墙,景窗等营造手段。其中,纹饰这一元素是在建筑立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金色的建筑纹饰在突出华贵典雅的同时,也是处理立面要素尺度细分的重要设计手段。不同的纹样也富含了传统中式文化的美好吉祥的寓意。
一种内外兼修的传承
|内部空间设计|
建筑形式语言和地域文脉结合,取意湖山胜处的自然轮廓,售楼处屋顶采用传统中式的四坡屋顶,将内部一个个建筑空间串联成一个整体。室内空间相互穿插渗透,使建筑空间与室内景观互相交融。透过传统月亮门的形式,使空间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在塑造轻盈通透之感的同时,营造舒适而又流淌着诗意的空间。
中式屋架定义了
时代发展的越快,越会怀念那些细腻到打动人心的细节,生活如此,设计亦然。一个揉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空间更值得让我们驻足感慨与思考。因为它以全新的方式演绎了古典人文空间在现代生活中的呈现,让过去和未来在时空中碰撞,以空间的形式体现时代的精神。
穿越时间品味细腻的古典人文空间
古典人文的精神图腾遇到了现代空间元素,在时空碰撞中体现了时代精神
多重意境下的湖山印
|结语|
一条小路,银溪样地流去;
两棵小白树,生出许多黄枝子,
各各抖着,仿佛天刚亮。
稍远还有两棵树,
一个蓝色,一个棕色,
潦草像中国画,只是没有格式。
看风景的人像是远道而来,
喘息未定,
蓝糊的远山也波动不定。
因为那候忽之感,
又像是鸡初叫,
席子嫌冷了的时候的迢遥的梦。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式传统设计思想的本源?
中式传统建筑或者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用当代的建筑设计思想描述应该是一种形制,更注重的是对一种制度的设计而非对每个个体的设计。对于传统建筑的设计我们更多的称之为“营造”。
似乎与西方设计中追求个体差异的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美学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迸发出强烈的生命力。我们意识到了,东西方文化对于美学的定义其实是一致的,都是试图触及人性本源的一种思考或者感悟,一种追求纯净不含一丁点杂质的人性原点。在西方文化中追求这种完美通常的手段是通过个体的张力来表现,但中国是通过某种诗意般境界用非常复杂而含蓄的方式进行体现。
于是乎,在方案中我们尝试用中国诗学中的格律来表达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我们在项目中感受到了“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中的穿越时空的大自然的永恒之美;同时也窥探到了悠悠千年来文化承载的对于同一望湖山的复杂的情愫。
项目同时是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相得益彰的产物,“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匠心,得物而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