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智库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无锡蠡湖国际小镇

Slogan:

把摩登藏进自然里 ,无锡蠡湖国际小镇的重生

作品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渔港路500号

业主单位:上海城建置业无锡有限公司

申报单位:上海栖地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申报类型:品质改善美居

设计负责人:郭俊

分享: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设计面积:6221.12㎡

容积率:

绿化率:

设计时间:2021.06

企业简介:

栖地设计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景观规划设计及研发的创新型设计机构。总部设立于上海,拥有200余位行业精英组成的国际化专业团队,在杭州、厦门、武汉、重庆、大连、青岛设有分公司。设计作品遍布全国,涵盖中高端住宅、商办酒店、文旅、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近几年与十多家TOP50地产开发商战略合作关系,参与多家地产产品线、标准化研发,是一家有创新、有活力的设计公司。

作品展示
图片


新时代新阶段,我们不断探究人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希望产品迭代升级后能够向阳而生无锡蠡湖小镇示范区改造项目随之应运而生。


图片


改造前场地内建筑法式风格强烈,与周边城市环境不协调;景观展示面粗糙老旧,昭示性很弱,毫无品质感......项目现况已不能满足当下市场需求及客户审美趋势。


设计师通过多次的现场踏勘,充分了解项目原有的现场状况、周边环境以及客户需求。在景观层面,通过空间动线的优化、绿化的装点、景观的表皮优化,旨在提升项目整体的品质感、价值感及体验感。




图片
图片


我们移除场地内遮挡视线的杂乱树木,使摩登建筑能够重现魅力;利用场地原本高差营造更具景观体验的多维空间,平衡经典历史建筑现代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


带给无锡一种全新的【泛太湖】生活方式——

亲近自然的生态体验,度假式酒店的居住品质。


图片

太湖畔边-蠡湖国际小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场地中,建筑群体与市政道路之间约有3.5M高差,原有景观只用了堆坡加挡土墙形式来处理高差;市政转角空间局促且与建筑入口不能互通,人们不能直接进入室内;项目展示面被遮挡在浓密的绿化后方,景观与建筑衔接生硬,场地毫无美感。


图片

剖面分析-改造后的转角昭示面▲ 


设计师打破城市与项目地块的边界,拆除原有建筑入口前的上层回车空间,增加街区转角广场吸引人气,加强人与场地,场地与城市的对话;开拓一条全新的、沉浸式景观路径,使空间具备探索乐趣,提升空间体验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转角叠瀑利用大面积静水面来烘托摩登建筑体块,弱化边界,水在这里似乎能无限延伸,仿若无界。


图片


建筑入户处为场地远眺观景的主视觉点,在这里可以真正做到面朝太湖,居住度假,让理想于现实中升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结合场地原有高差,打造错落有致的叠瀑水景。以偏自然的植物种植手法,营造一处与自然共生的多维居住体验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恬静如水逸心帆,清泉潺潺涌心间。芳草萋萋,盎然生机,青草软化石阶的硬朗,清幽小径引领我们向着光明坦途逐步前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设计师希望雨水花园和海绵城市概念能够融于未来大区中,将初始停车场地改造为能够容纳四季四景的活力场地-缤纷乐园,这里也是未来大区的提前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缤纷花园作为室内空间的延续,同时也为了承载一些室外展陈活动,将会是一处多功能的林下休憩空间


图片


我们从生态、美学、体验等方面设计大尺度绿地空间、选配营造植物;运用透水性硬质铺装并安置生态互动装置,感受水流下渗地表的有机过程,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独特的晶艺术景墙代替传统的格挡墙体,这些“蓝色高光”同样具有分割场地的作用,还为空间增添神秘的色彩感。


图片
图片


用一只眼睛去看,用另外一只去感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改造前的场地入口▲ 

图片

50M无景观、人车同行的必经坡道▲ 

图片

建筑入口前大面积的回车空间▲ 


改造前人车交混同行,存在安全隐患。整个场地几乎都被行车动线所占据,景观空间体验感难以得到保证。


图片


我们在改造后的停车场旁设计一处人行仪式入口,通过层级阶梯和错落景墙结合的方式来消化场地原有高差,建立起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应威

设计师希望法式建筑的结构和细节能够再次完整地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中,故此移除原先紧挨建筑立面的杂乱树木,规整式的种植场地树木,并通过线性种植池及导向性水系,让场地更具连贯性。


图片
图片


充分挖掘场地隐藏潜能,设置向外延伸的景观眺台,丰富空间体验感,建立场地内外之间的联系。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