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作品展示
从历史走向未来,
沈阳红梅味精厂是沈阳乃至东北首个城市复兴作品的代表作,
80岁的老厂区再次走入大众生活,走进新时代。
沈阳红梅企业,始建于1939年,至今整整80年。
80年来,在隆隆的炮火声中,我们的祖辈捍卫生活;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我们的父辈建设生活;如今,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我们要让生活更精彩。
传承红梅精神,传承生活之爱,从舌尖到心间,让生活更有滋味。
时间回到了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三级政府部门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将原铁西区与紧邻铁西区西部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合并,所有企业按照“东搬西建”战略实施搬迁。2008年,原红梅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发酵分厂全部关停,铁西迎来了它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又有了新的问题,曾经的东亚第一工业区--东方鲁尔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些宝贵的工业符号如何保留?
图:曾经的沈阳红梅味精厂原貌
2015年,铁西红梅味精地块被摘牌,政府要求无需新建建筑,利用红梅味精厂原址的部分老旧厂房建设成为工业文化主题公园,2016年9月29日,红梅文创园获得经营租赁合同,正式开启了这块土地的新纪元。
历经3年多的方案修改以及政府各部门反复沟通、多次现场考察,终于确定该片老厂房的修缮保护方案:红梅文创园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做为厂房改造项目,建筑的形态是被限定的,但是却更能够激发设计师们的灵感。在改造设计上引入国际设计资源,邀请国内外设计师对园区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解读,深入剖析沈阳地域的特色结合园区建筑特点,使老工业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初 探
我就在这,但是我需要重新的妆容
园区占地6.16万平米,工业厂房13处,其中1栋老发酵厂房文保建筑,研究所、原北仓库、俱乐部、原料库、提纯车间5栋历史建筑。这6栋建筑,皆是红梅厂主要生产场所,见证了红梅工业技术的演变历史,同时是红梅味精生产的主要工艺环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红梅文创园委托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6栋建筑进行了结构安全检测,并出具了鉴定报告,报告结论为所有工业遗存历史建筑均为Dsu级,定义为危房,严重影响整体承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在这种现状之下红梅的设计工作一度陷入了停滞,到底怎样修复?到底保留那些建筑构件?到底选用那种修缮技术?无数问题摆在眼前,看着倾斜的墙体,下沉的基础,墙面的裂缝......
保 护
尊 重
将旧厂房改造成文创基地,红梅并非首例。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八号桥、广州的红砖厂也都如此。“复制“、”粘贴”的模式并不适用于红梅文创园,“最大程度的保留原址,不破坏其原始属性,甚至是一条路,一棵树……”这是红梅团队给自己立下的一个修缮原则。保护工业遗存,留住城市记忆,红梅走向了新进代。
在园区的整体规划上,文创园聘请了东京AAarchitects(前矶崎新•青木宏事务所)+IIA Atelier(东京如是工作室)及上海筑略创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设计,主创建筑设计师青木·宏老师亲自多次来沈阳感受场地,他不错过任何一个建筑空间,观察到现状的各个角落。中外联合设计团队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拍摄测量设备,把现状建筑数字化,模型化。充分尊重红梅味精老厂房的建筑历史,通过对现存体的现状特征加以分析,采取相应的修缮措施,在保证历史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结构构件,让属于历史的种种记忆仍能待在原处。
园林景观设计由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及其子提尔曼·拉茨共同操刀,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创造了多元的景观环境,构建工业走廊,复原生产流程的历史痕迹。
综合评估树形姿态与建筑关系,确定每一株植物的保护方案,或进行原位置保留,局部进行艺术梳理,或对位置与建筑或区内配套设施冲突的现状乔木进行最低限度的场地内迁移,在南侧靠近围墙处,形成天然的绿化屏障,与周边市政道路进行隔离。又将众多艺术家的雕塑、相关作品陈列其间,用艺术的多样性去丰富园区场景。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内涵,也提升了户外游览的体验感和趣味性。
本着“修旧如旧”,最小程度干扰、最大程度修缮的原则,在制定6栋建筑的设计方案时,红梅文创园遵循了三种保护理念,通过立面和重点保护空间的修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风貌,使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尊重历史,精确评估,分类修复,保护有形,创造无形
保护现存价值突出、质量完好的历史实物,原材料、原工艺修复价值突出的历史构件。保护最能体现价值的部分、保留具有一定价值的部分、更新价值一般的部分。
唤醒遗存记忆,再现工业时代街区
完整保护历史建筑街区风貌,尊重老厂区原规划,不改变道路流线。突出历史建筑在文创园特色风貌造型中的重要作用。
在保护中使用,在使用中保护,可持续发展
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基础上,促进更新与持续利用,持续保护。
后工业景观再生,延续生态布局,再造景观廊道
保留文物单位——厂区铁轨以及老货运月台;构建工业管道走廊复原生产流程历史痕迹;盘点厂区植物群,精准保护一草一木。
10#红梅中心
建筑的外墙通过清理展现出本来的红砖本色,通过增设连廊以及对中庭的局部加建,将不同时期不同功能的空间更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创造出更多的公共空间。
其实这栋建筑最复杂的改造工作核心在于结构的加固,为了确保建筑未来使用的安全性,我们先针对建筑的每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体检,最后根据它每个部位的结构形式,分别制定了细致的加固方案,从基础到梁柱,从楼地面到外墙屋顶。再加上专业加固施工单位的精心实施,原本已是危楼的10#楼终于脱胎换骨,我们期待它再屹立50年!
16#老发酵过滤厂房
老发酵厂房内部在味精厂生产期间环境类别为受人为侵蚀物质影响的环境,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的跟新,工艺流程的改变,建筑立面及内部多次进行过管道及钢构架的查改,这就对原有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大多已剥落,导致钢筋外露并严重锈蚀,虽历经多次简易加固,但原加固构件亦都锈蚀、损坏。在生产和拆迁期间部分梁被截断、楼板开洞破损严重、部分外墙倾斜破损。经结构安全性鉴定,该厂房结构安全性鉴定评定结果为Dsu级,严重影响整体承载。
老发酵厂房最大的艺术特征就是其三联的薄壳型的屋顶,在工业厂房设计中是极为少见的,时至今日,这种做法对施工的技术要求都是极高的。红梅文创园本次加固改造,针对发酵厂房三联拱顶的结构形式,采用干式外包钢桁架、内衬构件等可逆方式进行结构加固。保留拱梁、拱顶及框架柱等原有结构构件,裸露钢桁架等加固痕迹,使新老结构并存,保留修缮红砖外墙,展现其工业历史风貌。
左图:发酵罐原貌图 丨 右图:发酵艺术中心效果图
1#原料库
锯齿形风格的六联跨屋顶原料库变身为艺术秀场,原砖编号复砌,落架还建,将80年前传统工艺的老砖加以修复,再次利用。重现原有六连跨屋顶形式,中部区域下挖1200㎡艺术秀场空间,可容纳600座,打造东北最大的艺术秀场,未来可举办小型演唱会、婚礼,大型会议、产品发布等。
2#研究所
研究所通过重建内部结构使内部空间得到重组,形成多变的大空间,原混凝土结构高塔改造为钢结构玻璃塔,夜晚发光形成标志性,并且与沈阳故宫联动,打造文创衍生品旗舰店。
在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将修缮范围严加控制,最大限度使历史建筑的特征得以延续。施工中尽量保留使用原有构件,原有构件历史遗存携带着大量真实的历史信息;最低限度的干预文保建筑,避免维修过程中的修缮性破坏。损坏严重部位严格按照传统材料、传统工艺施工来传承历史信息的修缮思想。在保证文保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结构构件等,对已失去使用功能,无法继续使用的予以更换,通过对现存体的现状特征加以分析,采取相应的修缮措施。在保护修缮工作完成后,这6栋建筑将被赋予新的功能,纳入整个园区统筹规划设计。
3#老大门
园区的大门就位于卫工街上,这里是红梅味精厂的标志,望向这道历史之门,我们依稀可以想象当年产业工人上下班时的熙熙攘攘,进出货品的车水马龙。而今缺乏维护的建筑已经破损,渐渐隐没在树丛之中。尽管它并非历史建筑,但为留下那段曾经辉煌的记忆我们决定把它保留下来。把她作为红梅园区的精神堡垒,走进了大门就仿佛走进了历史,回想起红梅的味道。
11#办公楼
重新规划了建筑的内部功能布局,加装了垂直电梯。这里有宽敞明亮又开放的办公区,富有艺术特色的休闲交流区,共享的会议室。原来报告厅的屋顶空间也被利用了起来,成为一个大露台,工作之余与同事吃个下午茶,或者独自发呆,想想都觉得惬意。我们把原来的报告厅改造成为门厅,并在门厅里建设了一组大台阶,这里可以举办讲座,表演,产品展示等多种活动,让曾经封闭的报告厅以更开放的方式重新融入现代办公环境之中。
5、6、7、8、9#餐饮街
原有厂区北侧沿北三中路有若干废弃多年的建筑其中8#原北仓库和9#原俱乐部为历史建筑,其他的为曾作为幼儿园、木匠房、浴池等功能的零散附属建筑,由于建筑大都破坏严重甚至部分坍塌,我们在建筑原址进行了重新建设,并对8#楼9#楼进行专门的修缮,将北侧的这组建筑打造成为城市时尚美食街。
尤其在8#楼9#楼两栋历史建筑的修缮过程中,出于加固及建筑安全性的考虑我们将原有建筑的外墙老砖逐一拆下编号储存,并对部分损伤严重的用砖粉加以修复。在地基及主体结构加固完成后将这些老砖根据编号复砌回去。已坍塌屋面的老瓦也北尽量捡拾收集起来,不足的部分我们也在市场上搜寻购买同时期相近规格的老瓦,将屋面尽可能复原。
斑驳的墙面,墙上的安全生产标语,甚至工业生产遗留下来的发酵罐等生产设备都被保留下来……没有大拆大建,占地6万多平的味精厂逐渐重生为“红梅文创园”。
展 望
共享沈阳美好未来
在业态规划方面,引入了文化书店、博物馆、文创集市、艺术秀场、美术馆、艺术教育以及文化商业街区等,打造东北地区最专业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同时打造开放式雕塑艺术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空间。
红梅文创园将着重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及交流平台,通过区域资源整合来重塑沈阳文化产业形象,从而建立出东北文化创意高地,打造工业精神新领标工业旅游新热点。文创园将集合多个公共服务及商业业态,将提供约4000个就业岗位,预计年产值约4-6亿元。
红梅文创园,工业遗存与艺术融合、东西方文化荟萃的文化艺术街区。大师精妙的设计、对历史记忆的完整保存、新旧工艺的科学结合、多种创新业态的进驻等举措奠定了它独一无二的品质和影响力。奔跑中的铁西会告诉你,铁与火的碰撞从未冷却,通过“跨界”促成艺术、人文、历史多领域整合互补,必将引领创意思潮前行,促进文化交流合作,产生孵化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精神新坐标,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共享沈阳美好未来。
END